作者:正在核实中..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在新闻摄影领域,数码电子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已成必然—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数码电子技术以其操作简捷、传输快速、方便易行的突出特长独领风骚,取而代之。摄影记者免去了换胶卷、洗照片等等麻烦,立拍立得,当时验看,不满意立马重拍,什么显影定影,暗房流程,歇了吧,这等好事谁能不喜欢?
  我是摄影记者,当然对数码照相机情有独钟,哪怕是数码傻瓜相机(我用的就是第一代数码傻瓜相机),其便捷的功效已令我赞叹,难怪更多的同行聊起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专业数码照相机时会那么津津乐道。
  好事呀,那还忧虑什么?
  高科技是双刃剑。这才几年工夫,还没等数码电子技术完善到无与伦比的程度,现有的功能就已经够新闻摄影头疼的。数码摄影,只要将数码存储卡一插,就可直接在电脑上修改甚至制作影像,用电子技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简直是易如反掌,其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近两年,国内外新闻摄影揭露出的假照片,都是用数码电子技术欺世盗名的。 都是数码惹的祸?
不,数码技术的双刃是明摆着的,拿着双刃剑去挑战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条“红线”的,是不讲职业操守的人。
  当然,图片造假并非是有了数码电子技术以后才开始的,传统暗房中也可以做手脚,但毕竟费时费事,想不露马脚是不可能的。必须警惕的是,数码技术日新月异,其借助电脑的强大功能,能很方便地用高科技合成或改变画面,既能无中生有,也可去真存伪,且不易查究,打假取证更是困难,所以一些不安分的人专攻此道,制作“佳作”。
  堪忧的是我们的业内氛围比较热心于数码器材的更新换代,对用数码电子技术造假带来的危害略显宽容,即便已经查得证据确凿,亦大都不了了之,致使老鼠不但能招摇过市,还敢朝人吐唾沫。尽管前年曾经出台了《新闻摄影从业人员自律公约》,但因其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处罚手段,无法让藐视“红线”的人身败名裂,所以才条文归条文,胆大妄为者依旧我行我素。庆幸的是,已有一些影响力大的新闻摄影赛事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华赛”,制定了相应规则予以监督,并公布处罚措施,这对扬正抑邪是非常必要的。
  还是那句话,问题的症结从来都在于拿照相机的人。技术设备是为使用者服务的,一旦心术不正,成心要做假,就会不择手段,那是抄着什么用什么,只不过数码技术科技含量高又操作简便,做假后还不易被戳破,因此有人专门在键盘上搞“新闻摄影”,跟你玩猫捉老鼠。
  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条“红线”是不能踏的。谁都想出名,都想有所建树,无可厚非,那你就拿出干净的照片与别人比试,那叫真本事。新闻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走正道而不走旁门左道是职业操守中最起码的要求,做人做事总得讲点德,不能不顾一切。
  不是数码惹的祸!新闻摄影的自身完善与不断发展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邓维,现任经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摄影理论-纯虚

下一篇随时准备拍摄—与文字记者谈数码摄影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